首页 > 花语大全 > 元宵节十大习俗
元宵节十大习俗
类别:花语大全    时间:2017-11-08   稿源:娟蝶鲜花蛋糕网
元宵节是我们庆祝新的一年真的到来的日子,也是我们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。那么,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?元宵节做什么才有节日气氛呢?鲜花网小编就告诉大家。
    根据流传下来的节日文化,元宵节主要有十大习俗:
    1.吃“元宵”
    正月十五吃元宵,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,元宵即“汤圆”,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    2. 送花灯
    在元宵节前,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,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,以求添丁吉兆,因为“灯”与“丁”谐音。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、早生麟子;如女儿怀孕,则除大宫灯外,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,祝愿女儿孕期平安。
    3.耍龙灯
    龙是中华的图腾,中华民族崇尚龙,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。正月十五舞龙灯,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,流传于很多的地方。
    4.舞狮子
    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,象征着吉祥如意,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、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。
    5.猜灯谜
    每逢元宵节,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,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,平平安安的。
    6.踩高跷
    踩高跷,是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之一。踩高跷俗称缚柴脚,亦称“高跷”、“踏高跷”、“扎高脚”、“走高腿”,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,寓意“高升”。
    7.祭门、祭户
   古代有“七祭”,这是其中的两种。祭祀的方法是,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,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,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。
    8.走百病
    “走百病”,也叫游百病,散百病,烤百病,走桥等,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。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,结伴而行,见桥必过,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。
    9.迎紫姑
    紫姑也叫戚姑,北方多称厕姑、坑三姑。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,占卜蚕桑,并占众事。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,人们用稻草、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,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。
    10.逐鼠
  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。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,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,它就可以不吃蚕了。
    另外,元宵节也代表团圆和美满的爱情。
猜您喜欢
花语大全
相关推荐
热门攻略
热点文章